马友友为什么愿意在广州待两周?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承办的2017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已于1月7日开幕。音乐周由著名指挥家、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成功邀得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马友友任艺术总监。此前,马友友从未在任何机构或文化项目中担任过艺术总监一职,这也让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筹备过程中就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此番,马友友为何选择在广州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事实上,剧场建设有口碑,观众培养见成效——广州近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盛事、名家名团。新年伊始,马友友在广州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后,今年,名家名团陆续有来,比如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两大天团将于今年秋天首度驾临华南地区……

策划:苏蕾 文/广州日报记者张素芹

文化盛事:新年伊始,马友友就坐镇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

1月7日至15日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期间,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包括大提琴家麦克·布洛克,双簧管演奏家王亮,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金南·阿泽姆,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教育学家、哈佛大学导师蒂娜·布莱思,扬琴演奏家、作曲家钱睿隆,笙、唢呐演奏家吴彤等人,将对由35岁以下青年音乐家组成的YMCG交响乐团传道、授业、解惑。这支80人的乐团专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而设,是一个富有朝气、以乐会友、充满文化碰撞和交流的“乐友大家庭”。音乐周期间,马友友从早上9时开始,每天大半以上时间都和各地年轻人待在一起,与他们对话、交流并现场指导。

音乐周导师团队每位成员各自擅长的乐器和领域不同。在此次的乐团排练、创意工作坊以及乐聚·畅谈等活动中,他们敢于打破传统、乐于跨界融合。更重要的是,导师们的创造能力惊人。

音乐周期间,YMCG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迈克尔·斯特恩都将带领全部学员练习古典、浪漫、印象、现代乐派的曲目,导师们全程参与,甚至亲自加入乐团进行演奏。

音乐周进行的第二天,艺术总监马友友就拿着自己那把著名的大卫杜夫大提琴悄悄进入大提琴声部,坐在最后,与乐手共用一个谱台……

即兴演奏是整个音乐周最为吸引人、最有趣的部分。YMCG交响乐团团员被分成两大组,由迈克·布洛克带领大家学习即兴演奏,精彩有趣的课程让学员和导师们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他们彻底抛开了乐谱,充分发挥想象力,互相吹口哨、跺脚、打响指甚至拍胸脯……即兴演奏的成果会在1月13日、14日的“明天”音乐会中体现。

1月8日至12日,连续5晚的“乐聚·畅谈”音乐活动尤其受到市民和乐迷们的欢迎,每晚的“篷房音乐厅”都被奇思妙想和头脑风暴充盈。探讨的话题包括“压力”“即兴”以及“寻找和分享音乐理念”等。

11日晚的话题是“21世纪,音乐家和艺术家能做些什么事情”,来自波士顿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刘茂珍就分享了她在波士顿街头做的“Sun Bar”项目,“波士顿的冬天很长、很冷,很多人都宅在家里。这个项目从公交车站开始,让人们听听音乐、喝杯热咖啡、谈谈天,什么让你更温暖呢?”音乐周音乐总监、指挥迈克尔·斯特恩则表示:“音乐是一种让人带来同理心的方式,音乐能激发灵感,让我们行动,对世界做出改变。”

昨晚,最后一场“乐聚”活动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探讨了“传统和创新”的话题。

此外,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盛大的一场音乐会,将于1月15日晚举行, YMCG管弦乐团将集体亮相星海音乐厅舞台。音乐会将由迈克尔·斯特恩执棒,为观众带来风格跨度极大的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2、3乐章)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火鸟》。马友友将在音乐会中担任大提琴独奏,为观众呈现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的两个乐章!此后,YMCG乐团将到其他地区进行巡演。

重磅陆续有来: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两大天团首度来到华南地区

马友友这样的顶级大师坐镇广州两周,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事实上,今年广州文化艺术的天空,还有很多的“空前”。

今年秋天,创立于19世纪末的柏林爱乐乐团与创立于1842年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将先后莅临广州,这也是这两个交响乐殿堂中的顶级名团首度驾临中国华南地区。两支最重量级的交响乐团先后献演,必将成为广州近年来最亮眼的文化艺术盛事。

柏林爱乐乐团此次巡演,将由现任首席指挥西蒙·拉特尔爵士执棒,钢琴家郎朗也将加盟演出。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则由新一代指挥大师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指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位指挥大师,都来自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在2016年的最后两天,这个世纪名团把其首次中国巡演的首站放在了广州大剧院。

今年11月12~18日将是广州大剧院重磅推出的德国音乐周系列,除了有柏林爱乐乐团,还将有两场德国重量级歌唱家的音乐会——被誉为“21世纪的帕瓦罗蒂” 的德国的歌剧男神乔纳斯·考夫曼和德国国宝级、当今世界顶级花腔女高音黛安娜·达姆娆都将首次来到中国。

将于今年9月到访广州的《阿依达》是意大利作曲家朱赛佩·威尔第创作于1870年的一部歌剧作品(四幕歌剧)。《阿依达》有多个版本,也曾来过中国演出。广州大剧院将重金打造的这个版本,采用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首演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版本,该版本布景宏大,按比例复原狮身人面像、尼罗河、庄严的古埃及神庙,以期通过视觉带领观众领略古埃及文明的博大与深邃。

佛朗哥·泽菲雷里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及歌剧导演,成名作即为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殉情记》,这位导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造了各类豪华歌剧,其合作过的歌唱家数不胜数:包括女高音卡拉斯、男高音多明戈等。据悉,这个版本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引发轰动,而这个经典版本也是首次来到中国。

积淀深厚:观众培养与剧场建设升级,名家名团广州有“知音”

10年之前,广州文化市场概念模糊,国外的名家、名团来中国演出,首选地一般都是北京、上海、香港、台北这些城市。但是,近五六年来,很多名家、名团来中国巡演一般会安排三站——北上广,分别代表华北、华东、华南的区域核心,广州成了名家名团必经的一站。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与广州的文化积淀不无关系。

广州的剧场建设成果斐然,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友谊剧院、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在广州,适合演出各类艺术作品的剧场实在太多。

而艺术机构对观众的培养也不遗余力。广州大剧院经常有导聆、演后谈、工作坊,吸引艺术爱好者前去参加,去年秋天,韩国小提琴大师郑京和在广州大剧院演出,演出前一天和广州乐迷进行交流,现场的热烈气氛让人难忘。星海音乐厅的散票销售能力非常强,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也培养了很多观众,尤其是,星海音乐厅经常有高端演出的文化惠民活动,更是在乐迷中交口称赞,有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就表示“因为有星海音乐厅,所以觉得在广州上大学特别幸福”。而广州交响乐团,更是一直致力于培养广州的古典乐迷市场,“花50元去听一场GSO”已经成为年轻人“装有钱人”的一种方式。

古典音乐对声效要求极高,对环境的干扰尤其敏感,对观演礼仪要求非常严格。而国际大师们在广州能遇到好的剧场,好的观众,这种经验也会在他们的朋友圈中传播,因此名家、名团纷至沓来。

到访广州的名家名团对广州赞赏有加。1月1日,在广州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团长和指挥瓦西里·辛奈斯基表示:“广州的观众年龄层次分布很广,观众接受度也很高,非常open。聆听过程中认真且专注,场内气氛很好,在乐段关键地带的精神集中度很高,使得独奏家的发挥也很棒。剧院环境非常棒,字幕出现的时间很准确。广州人民很热心友好,在旅途中遇到很多人都乐于帮助我们。”广州的剧院和广州的观众让更多的艺术家和艺术院团认识了广州。

《剧院魅影》前年在广州连演40场成为“现象级事件”,《剧院魅影》“千场之王”布拉德·里特尔对广州的观众同样赞誉有加:“广州人特别友好,这里能让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也说:“我一直非常喜欢广州观众。他们很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当你表演得很好的时候,他们会给予强烈的反响。他们的掌声发自内心,而且都很文明。我经常在广州演出,乐章间乱鼓掌的情况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广州观众听音乐会的文明程度是和国际接轨的。”

专访

马友友:音乐的意义就是服务

音乐周期间,马友友从早到晚都待在二沙岛,非常忙碌和辛苦。昨天下午,马友友在授课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虽然忙碌,但他依然神采飞扬、谦和友善。他说,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太少,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态度,而态度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

在内心找到灯光驱逐害怕

广州日报:您是继2010年、2012年后第三次来广州。几度来广州,您对广州的印象如何?

马友友:广州是一个包容、开放、有远见的城市,我非常喜欢广州。这里的天气好、人好、吃的也好。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处在江、海之间的广州,人们的生活丰富、思维活跃。余隆在广州交响乐团做音乐总监,这个乐团很棒,人也很热情。一开始筹划这个音乐周,我们就决定要在广州做。

广州日报: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做这个音乐周的艺术总监?而且在广州一待就是两周。

马友友:和年轻学生在一起,激发我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好像重新开始喜欢音乐了。

这次音乐周,虽然很复杂很辛苦,但大家都很有热情,希望能找到做音乐的原因、音乐对社会的贡献,音乐作为艺术、文化,有什么意义。每天晚上的畅谈,讲服务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找到方法,让人们在内心里找到灯光,把害怕的感觉驱逐出去。

广州日报:作为前辈,您最希望青年音乐家从音乐周学到什么?您对青年有何建议?

马友友:希望大家建立自信心,认清楚自己是谁,尽量用自己的能力、天赋、技巧做出好的音乐,让自己得到发展,同时放眼周围的人和社会,用音乐来帮助别人取得发展。面临复杂的生活和工作,我们要找到好的应对的方式。

年轻人的创造精神需要平台

广州日报:在教导青年的时候,您为何强调“与人为善”?这一点,在青年音乐家进阶的道路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马友友:与人为善肯定比不与人为善好。这个世界已经很复杂,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很少,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态度。年轻人跟年长的人也要有好的态度,与人为善是一种基本的美德。61岁的我想看到年轻人能通过这些课程,学会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在保持积极、开放心态的同时,勇敢接受挑战。

广州日报:前晚的“乐聚·畅谈”中,您提到音乐的意义就是服务,那么,音乐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

马友友:一个来自新疆的大提琴家跟我说:“我几个月之前在养老院,看到一个病重老人快要过世了,我站在他床前给他唱歌,他流泪了,我也流泪了。”他问我:“这是一种服务吗?”我说:“这当然是!”我们鼓励大家做这样的事情,为他人服务体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青年人都能去认真思考音乐艺术到底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而想明白了这一点,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广州日报:您对音乐周目前活动的进展是否满意?

马友友:我是跟着余隆走,他说往这边走好,我就往这边走。余隆很有远见,他想做一件好事,大家就一起创造,每天都有进步。年轻人的创造精神需要找到一个平台。有些时候,他们的想法不敢讲出来,我们要帮助他们勇敢地去讲。

报道来源: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7-01/13/content_25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