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闭幕:这是一段冒险的音乐旅程

1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素芹 报道:

在历时9天的音乐之旅后,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今晚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届音乐周中,艺术总监马友友和他的导师团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入手,讲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以东方的触觉诠释音乐中文化沟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今天的“音乐马拉松”,更是让观众体会到了一场冒险又美妙的音乐旅程。

音乐周学员将是音乐文化的种子

踏入第三年的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创下不少值得记录的数字: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首次指挥开幕音乐会;艺术总监马友友首次举办大师班,两场大师班共计吸引数百名公众参与;音乐周首次面向全球进行开幕式及闭幕式音乐会全程网络直播,其中开幕式音乐会共计近90000人观赏,音乐周期间各类短视频录得超过500万次的点击播放。

音乐周的导师不仅文化和背景多元,在他们卓绝的音乐修为背后,都有独特的文化建树。 今天中午举行的闭幕式发布会上,导师们各用一个关键词分享了他们9天以来的收获:有的是“社区”,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微笑和善意;有的认为打破了“边际”,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边际并不存在;有的“发现”了内心深处存在并且可以掌握的一些秘密;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冒险”,音乐旅程中会受挫,但要重拾勇气,继续前行;有的认为是“表现”,表现自己,从而带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激励……

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则用“个人”这个关键词来概括9天的音乐旅程:“首先要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要走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也是个人和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中国哲学讲‘天地人’,这其实也是世界哲学,是音乐家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认识世界的手段。”马友友坦言从音乐周学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联结,人与人之间美妙的联系。培训时我们会将不同的片段、音乐联系起来,在音乐中建立不同的人与人思维、情感之间的联系”。

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则表示:“这9天的音乐旅程,让学员在精神和文化上的到了提升。他们就是种子,也会把音乐周的精神带到他们的朋友圈中。”

本届音乐周,马友友的大师课受到了热烈追捧。在谈到音乐周的未来时,马友友表示会尝试让听众有更好的文化体验。“比如,2020年的音乐周会以巴赫的音乐为线索来探讨世界文化的趋势;本届音乐周学员以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演奏家占比最高,如何调动大湾区的专业乐团、音乐人才,打造更好的区域文化模式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

马友友说,“音乐不能立刻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消除歧见。我们需要把音乐文化引入更深的层次。”

观众用热烈掌声表达对即兴创作的欣赏

今天下午2时开始、持续到晚上9时半的“音乐马拉松”是一段冒险又美妙的音乐旅程,也是9天来音乐周学员们与导师团队练习、沟通、合作、创作成果的一次展示。

观众最期待的丝路青年乐坊部分,今年共引用四个音乐主题:阿拉伯民间音乐《河边的两个女孩》、阿力克帕尔·塔基耶夫《望穿秋水》、中国朱昌耀和马熙林《江南春色》以及美国麦克·布洛克的《汤德小调》,派生出十五个即兴作品,由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共计72名青年演奏家分组演绎。

这些“没谱”的作品,是即兴演奏,也是灵感的迸发。比如学员们在演奏《江南春色》时,一位学员融入了《七子之歌》,另一位学员则加入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内容……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融入同一首作品中,让不少观众感到很有意思。“他们有冒险精神,但又彼此信任。”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这种即兴演奏的欣赏。

生命、青春、憧憬、友情与自然是本届音乐周的大体轮廓。今晚上演的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和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是本届音乐周最恰当的注脚。前者是关于勃拉姆斯和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破镜重圆的友谊,两把独奏乐器象征两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始于对立,终于喜悦。后者则诞生于无调性音乐与后浪漫主义音乐相互激荡的岁月,在战云密布的时代,西贝柳斯内心的郁结与愤怒无法排解,直到回到自然中,看到天鹅飞过冰湖、自然变幻的雪泥鸿爪之时,心中似乎找到了和解之道。

演出《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超过100次的马友友和只演出过一次这个曲目的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两种对话中,向听众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沟通的力量,在每一个重要乐章,在高潮时马友友都会向团员展现发自内心笑容,连观众都感受到深深的魅力。“今晚的音乐会是对音乐周最好的总结,勃拉姆斯要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在这班年轻人手上展现出青春的躁动。可能有瑕疵,但这正是他们经历的青春时光。”有观众表示。

报道来源
广州日报
http://www.gzcankao.com/news/wx/detail?newsi=350668&time=1548038533231
二O一九年一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