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丁坐镇、名师护航,他们在大湾区联手呵护音乐火种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4-02-02 20:49
来源:澎湃新闻

“音乐周里的这些‘音乐火种’,经过炼丹炉的重重锻造才走到今天,我们特别珍惜。”指挥家余隆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音乐周的发起人,今年,他亲自将这些音乐火种交到了丹尼尔·哈丁及其率领的导师团队手里。

1月20日至2月1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MCG)如约而至,在广州、深圳、香港三地联动举行。英国指挥家哈丁履新音乐总监,带领音乐周掀开全新一页。

84位来自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职业乐团的青年音乐家,组成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音乐周乐团,在哈丁的带领下发出青春的声音,用音乐消除分歧、创造共鸣。

1月28日,哈丁带队乐团,星海音乐厅演出现场。

1月30日,哈丁带队乐团,深圳音乐厅演出现场。

1月31日,哈丁带队乐团,香港文化中心演出现场。

世界名指,点石成金

灰色毛衣配深蓝牛仔裤,哈丁永远穿着他的主打色出现在排练厅,对作品进行反复的雕琢和锤炼。梁皓一《天穹之志:大湾华章》、莫扎特《小提琴与中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是乐团排演的重头戏。

“排练时有些地方做不到,他会有些烦恼,但从来不说糟糕,一直鼓励。”杨焕翊毕业于美国茱莉亚学院,刚入职四川交响乐团小号首席,真诚、细腻、体贴,是他对哈丁的印象。

“他的要求很高,但并不教条,不会因为我们是学生乐团,就去牺牲音乐上的处理。”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二的小提琴学生林瑞沣,担任乐队首席,要尽可能清晰地和指挥同步工作,传达他想要的信息。

耐心,是学生们提及哈丁的高频词。“因为我们都曾经是年轻人。很幸运,在我年轻时,前辈们对我都很有耐心。”哈丁提到的前辈,包括指挥大师阿巴多和西蒙·拉特。

哈丁指挥过无数世界级“顶流”名团,去年10月,他才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了十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如今和学生乐团合作,他没有降低要求,总是期望他们达到更理想的演奏效果,向前迈出一步。

“我们总是瞄准貌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然后奋不顾身地去实现,实现目标之后,我们马上又会为下一次超越做准备——永远不满足于现状,随时准备迎接挑战,这是艺术家也是年轻人应有的态度,也是艺术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

如果一场音乐会特别完美,毫无瑕疵,哈丁反而有疑问、很警惕,“就像奥运会跳高,你会一直升高栏杆,直到跳不过为止。音乐家也一样,如果很轻松就跳过去了,是不是我们要求低了?如果很轻松就做到完美,是不是我们要求低了?”

哈丁反复和学生强调,演奏的每个音符都要有意义、有目的,同时,他要求他们学会互相聆听,不能只是埋头演奏自己的乐器,必须成为乐团的一员。

“乐团不可思议的复杂和迷人。指挥工作的难度在于,他的乐器是活的,是由几十位不同个性、不同声音的人组成的生命综合体。”哈丁就像魔法师,短短几天时间,点石成金,让乐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1月28日,在哈丁执棒下,乐团在星海音乐厅首次亮声。随后,哈丁又带队移师深圳音乐厅、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同一套曲目。

“乐团集中了200%的注意力,我能感受到大家的声音融为一体。”首演结束很久后,杨焕翊的心还留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最后一个和弦上,余音绕梁,广州观众的高素质让他记忆犹新,“音符落下很久,观众才鼓掌,说明他们沉浸在音乐里,没有迫不及待离去。”

“我们都有点‘人来疯’,最好的表演永远在台上,有观众反而更刺激。”林瑞沣说。每次谢幕时,学生们都会疯狂跺脚,表达对哈丁的敬意。

“过去十天,他们迅速成长,甚至懂得了音乐的幽默,学会用音乐温暖人心,音乐因他们而焕发生机。”哈丁同样为学生们的表现点赞。

指挥家的身份外,哈丁还是飞行员,过着让人羡慕的“双重人生”。排练之余,哈丁在广州塔下的飞行模拟器里,执行了一趟“特殊飞行”。

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长笛学生杨语熙,坐在副驾驶位置,在哈丁手把手的带领下,飞了三遍。“他很有耐心,也很幽默,每一个操作都会仔细和我解释。”遇到难解的问题,哈丁会用音乐做比喻,杨语熙触类旁通,很快就懂了。

“指挥和飞行都很复杂,但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必须和他人合作、有团队精神;必须从长远角度去思考未来,而不仅仅是考虑当下;必须有敏捷的大脑、敏捷的思维……”哈丁笑说,不同之处在于,飞行时必须保证安全,必须当机立断,而在音乐世界可以冒险,不断探索边界。

乐聚畅谈“音乐人生对对碰”,余隆和哈丁在现场。

乐聚畅谈“明星音乐家面对面”,哈丁和导师们在现场。

小提琴导师赫尔穆特·泽赫特纳为学生林瑞沣指导。

导师天团,双向奔赴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音乐周乐团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导师团队的言传身教。

音乐周期间,来自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世界名团的13位演奏家,组成导师天团,齐聚大湾区。

“我说,来中国吧,你们会遇到一群有趣的年轻人。”回忆邀约过程,哈丁哈哈大笑,“其实很容易!导师们喜欢分享,也很乐于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

导师们带领学生们进行分声部排练和室内乐训练,以助力他们找到正确的音乐航道。

一开始,大家都很安静,没有人敢提问。香港管弦乐团的单簧管演奏家艾尔高鼓励大家,勇于表达,“做一名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很好,而大大方方地分享交流会更美妙。”

小提琴家赫尔穆特·泽赫特纳来自维也纳爱乐乐团,有一次排练很累了,他突发奇想,建议站起来,换个方式演奏,“很神奇,就像按了开关,啪一下灯亮了,大家打起精神来了。”

“他们看起来如饥似渴,对我传授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柏林爱乐乐团大提琴家马丁·门金直夸学生们可爱,欣赏他们开放的思维,以及关于演奏的各种想法。

中提琴家阿米哈·格罗斯兹同样来自柏林爱乐乐团,刚来时,他发现学生们一直在奋笔疾书,写写画画,“我不是来教大家画谱的,希望讯息能够注入各位的脑子,脑子里的东西才可以跟你走遍天下。”同时他强调,在乐团做到统一的同时,也不能丧失个性、失去自我,“在乐团的汪洋大海里,你是独特的一滴水滴。”

“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导师和学生之间是一次温馨的双向奔赴。”朝夕相处数日后,曾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小号首席的汉内斯·劳宾感慨。

真诚,好脾气,没有架子,是学生们对导师们的集体评价。

林瑞沣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小提琴家马丁·扎罗德克交流最频繁,“一位绅士!他会把你不经意说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有一次,林瑞沣向对方请教布鲁克纳作品,第二天,导师就把乐谱带到现场,标好所有弓法、指法,百忙中抽出时间和他讨论。

林瑞沣还收获了对乐团的全新理解,“在乐团里,拉法、弓法可以统一,但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一样,我们的声音里应该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这样演奏的音乐才有内涵。”

每天,哈丁都会穿梭于不同排练室观摩导师教学,还会和导师挑灯讨论学生当天的情况,“我们一致认为,这些青年音乐家才华横溢。”音乐会上,每当学生们表现出色,身处观众席的导师团队总是雀跃不已,毫不吝啬他们的喝彩、欢呼、掌声。

坐在观众席的余隆,同样在学生们的眼中看到了光亮,“魔法奏效了,音乐点燃了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可爱的笑容。”

这些年,余隆不遗余力扶持青年音乐家,发现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太多机会、太多选择,“很多人迷失在半道,掉队了。”在音乐周受训的这些年轻人,在他看来是离职业音乐生涯最近的一批人,“不要轻易放弃音乐追求!你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特别不容易。”

“要成为一位音乐家,意味着无穷的牺牲、毕生的投入,同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很多的消耗。”哈丁坚信,“当你生命中‘住着音乐’,你一定会停留在这条道路上。”

撬动世界顶级音乐资源,做行业操盘手,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是余隆的乐趣所在。而哈丁之所以答应余隆来音乐周当音乐总监,也是因为被他巨大的热情感染。

“他相信教育对青年音乐家的重要性,他也有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实现目标的能量。”哈丁评价余隆,有活力,有创造力,想法无限,而且有极强的动力去实现种种奇思妙想,“如果没有他的推动和信念,我们不可能完成这件事。”

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导师和学生观摩粤剧折子戏《战地鸳盟》。

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铜管小分队献演《普罗大众的号角》和《皇家焰火音乐》。

在香港尖沙咀钟楼,铜管小分队快闪《狮子山下》。

狮子山下,响彻湾区

为什么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做一个青年音乐周?

“大湾区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神秘未来的地方,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来看,下一个十年,这里都会被世界瞩目。”

发起人余隆认为,大湾区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优越性,为音乐周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大湾区不只是经济的湾区,也是文化的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将为年轻人提供丰厚人文滋养,为他们铺就成长与发展的桥梁。反过来,这些年轻人也将成为大湾区、中国,乃至亚洲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今年的音乐周由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深圳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共同承办,五大音乐机构用实际行动,探索着大湾区在文化领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开幕音乐会上,青年指挥家崔琳涵执棒广州交响乐团,特邀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的音乐家加盟,以粤港澳大湾区节日乐团的形式,为音乐周拉开大幕。

而在哈丁率队的三场音乐会上,香港“95后”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受广州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天穹之志:大湾华章》,响彻广州、深圳、香港三地。这首大湾区献礼作品,用音乐捕捉了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文化神髓,同时描画了大湾区多元融通的文化轮廓。

三场音乐会的返场时刻,一首《狮子山下》成为调动观众热血的标配,又像一根暗藏的引线,把大湾区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狮子山下》还飞到了音乐厅之外。在广州塔400多米的高空,两位铜管学生用小号、圆号二重奏,在云雾缭绕中奏响《狮子山下》。在香港尖沙咀的钟楼下,一支铜管小分队在人潮涌动中快闪《狮子山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留念。

尖沙咀钟楼作为广九铁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过去一个多世纪见证了广州与香港的联结和交流。正在香港演艺学院读大三的小号学生杜巧雪没想到,有一天会在家门口演奏此曲,“这首歌承载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每个人都会哼、都会唱,我也从小听着长大。”

在大湾区广阔的城市舞台,音乐周多次奏响温暖乐音,导师们也因此深入大湾区充满烟火气的街区,来了一场特殊的City Walk。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今年外展的第一站,其所在的西关,曾是粤剧活动的聚集地,也是粤剧名伶的聚居地。在湖水掩映的广福台,铜管小分队演奏了科普兰《普罗大众的号角》、亨德尔《皇家焰火音乐》,随后,博物馆特别安排了一场粤剧折子戏《战地鸳盟》。

“中国传统戏曲太有魅力了。”伦敦交响乐团长笛演奏家加雷思·戴维斯听完粤剧,有“如见故人”之感,“我听过不少西方作曲家以戏曲音乐为灵感进行的创作,在我参与演奏录制的电影音乐中,也曾和粤剧邂逅。”

瑞典广播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卡尔·托尔森同样为粤剧之美倾倒,“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传统戏曲的打击乐演奏,太奇妙,太有冲击力了,乐器本身也非常漂亮。”

也许是受到粤剧音乐的启发,在外展第二站——广东省博物馆的户外演出,卡尔·托尔森在他为音乐周创作的《YMCG打击乐号角》中,加入了中国特有的打击乐器,催人奋进的鼓声声声入耳,就像在诉说这座城市的历史。参观博物馆期间,导师们还兴致盎然地观摩了潮州木雕,为精美的广东传统工艺所惊叹。

“今年的音乐周对导师、对学生,都是一次充满冒险精神的艺术之旅。”回忆过去多日在大湾区的相聚,哈丁感慨良多,他将第一年的关键词定义为“发现”,希望从中有所收获,为未来四年带来启发。

哈丁喜欢摄影,用相机定格城市之美、建筑之美。然而来中国多次,他总是和音乐绑在一起,从未以游客的身份来访,“余隆答应我,下一次会留出更多休闲时间,我期待着在中国自由地、尽兴地探索。”

(实习生魏羽笛对本文也有贡献)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40205?from=HOTQRCODE&hotContIds=